湖南省先進工作者、邵陽縣交通局長劉銘。
邵陽新聞網訊(記者 李穗禹 通訊員 謝長青 顏志武)“這是一座民生橋,也是群眾的連心橋。”4月24日下午,邵陽縣塘田市鎮(zhèn)夫夷河大橋修建現場一派緊鑼密鼓景象。湖南省先進工作者、邵陽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劉銘在現場詢問修建進度,督導工程質量。
劉銘與施工隊伍一同研究夫夷河大橋修建圖。
“拼命三郎”:曾吐血三次
“雨天跑省里,晴天到路上;睡在車里,吃在路上。”單位同事眼中的他就是一個“拼命三郎”,劉銘就像一個動力十足的馬達,不是奔跑在爭取項目的路上,就是在施工場地。
對于同事的評價,他笑著說,“在位在于為”。為全縣交通實現“綜合、綠色、平安、智能”的目標,劉銘建設性地提出了“打造南北通道,修建東西走廊,拉通城區(qū)環(huán)線,完善農村路網”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為籌集建設資金,他不顧疲勞,赴京趕省,對接協調,全力爭取國家利好政策,在近兩年時間里,他帶領團隊共爭取到包括G356公路改造在內的重大交通項目7個,爭取國家建設資金6.3億元。通過項目爭資、招商融資、平臺創(chuàng)資等手段,爭取交通建設資金近16億元。
“別人車才開兩萬多公里,他的車已跑了近七萬公里”,交通局辦公室主任顏志武表示,劉銘在任兩年多里,平均每天跑了近兩百公里。由于長期坐車奔波,過度勞累,劉銘曾因脊椎問題,在體內植入一塊鋼板。
在2014年底,為督促G207邵陽大道修建工程進度,長時間野外作業(yè),加之氣溫驟變,下午六點多,劉銘出現身體不適,當場大口吐血,所有人員瞬間神經緊繃,緊急送往醫(yī)院。“醫(yī)生要求住院治療,肺部毛細血管破裂導致,有可能引起肺部大出血。”打完針已是晚上九時許。令所有人的詫異的是,劉銘第二天照常出現在工地,白天上班,晚上吊水至十二點。
“在他的眼里從來沒有休息日,有的只是白加黑,五加二。”與劉銘一同共事近三年的趙成崗講道,由于身體并未完全康復,加之高強度的工作,劉銘之后又吐過兩次血。“現在他的辦公桌上還堆放著一盒盒藥,全是一些活血化瘀和治療心臟病的。”劉銘這種嘔心瀝血的工作態(tài)度不僅贏得同事們的稱贊,更是獲得百姓的擁戴。
劉銘督查夫夷河大橋修建情況。
“實干家”:建交通網絡造福一方
邵陽縣塘田市鎮(zhèn)石盆村有名年近五旬的農婦,自十八歲嫁入村里,就從未下過山,直到塘田市對河公路的建成,她才走出大山與外面世界聯系。
這條對河公路的修建劉銘一直記掛心頭。由于地勢險要迂回曲折,一直是毛路,也是全縣唯一一個沒有通車的村道,修建難度之大可見一斑。為打造高標準的示范村級公路,劉銘曾47次親臨施工現場,與工程負責人認真商討,分毫都不放過。對河公路至沿灘共計10.8公里,連接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穿過8個村,2014年5月,這條民生路終于全線通車。
農村公路是交通網絡中的毛細血管,是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載體。為把這一民心工程辦實辦好,劉銘提出“大、快、便、富”四字建設方針,全面優(yōu)化、完善農村公路路網。近兩年來,邵陽縣累計投入資金1.3億元,拉通農村“斷頭路”164公里。
邵塘一級公路作為全縣經濟發(fā)展的快車道、主軸線和百萬人民的致富路,建設過程一波三折,資金欠缺。劉銘接手以后,通過各種途徑解決融資問題,千方百計推進項目建設, 2014年底,這條城際新干線全線拉通。
“路修到哪兒,GDP增長到哪兒。”劉銘任職兩年多,在他的帶領下,共修建省道7條,6座橋,農村公路240多公里。始終把涉及民生民利的路擺在第一位;把影響經濟發(fā)展的路擺在第一位;把效益實現最大化的路擺在第一位。
“在不遺余力打通交通主動脈的同時,科學謀劃毛細血管——農村公路,實現小路連大路,小城通大城。”劉銘飽含深情:“科學高效的交通網絡的建成,農副產品可銷往更廣闊的市場,這也將是廣大農民的發(fā)家致富路。”
【勞模檔案】
劉銘,男,漢族,1967年12月生,現任邵陽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、局長。因工作成績突出,先后獲2013年度邵陽縣“三重工作”特別貢獻獎、2014年邵陽市人民政府記二等功、全市交通工作先進個人、全市干線公路建設工作先進個人等多個獎項,群眾聯名送錦旗36幅。2015年被評為湖南省先進工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