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漢云在護理自己的珍貴的“紀念品”。
曾漢云辦公桌的案頭上,擺放著從家鄉(xiāng)帶來的瓦罐,里面的數(shù)根紅薯已長出約半米的藤,向上綻放著綠葉。
而這個讓人詫異的擺設,曾漢云已堅持了近10年,有時出差都帶著。
曾漢云現(xiàn)在是桂林邵陽商會常務副會長,也是桂林市大成食品有限公司、平樂縣云天房地產(chǎn)公司、平樂縣云翔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貿易公司的董事長。今年50歲的他,是邵東水東江人。
案頭的那個“怪異”擺設,蘊藏著他成功背后的故事,也時刻激勵著他不斷努力、常懷感恩。
10月18日上午,桂林高新區(qū)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內,曾漢云講起年輕時那段到桂林的難忘經(jīng)歷。
曾漢云的父親,是水東江遠近聞名的泥水匠,后來到桂林做工。1982年秋,母親給了曾漢云十元錢,讓曾漢云獨自從邵東到桂林找父親,沒有地址,沒有聯(lián)系方式,因為父親做工的地點是經(jīng)常變換的。
沒有膽怯和猶豫,初生牛犢不怕虎,曾漢云提著裝有幾件衣物的麻袋出發(fā)了。也開始了他無法忘記的、一個月之久的“苦難”生涯。
十元錢,在車站丟了。曾漢云不想讓母親知道后心痛,便偷偷地鉆上一輛火車。數(shù)小時后他下車,卻是到了懷化。他意識到自己急中出錯之后,卻也無計可施。只有一個信念,要到桂林去。步行、爬貨車,餓了向村民要點東西充饑,或在田地里撿紅薯吃。晚上睡在屋檐下,或者野外。
命運似乎在考驗他。他不斷走錯路,在接下來的二十余天里,他竟然先后進入了貴州凱里等地。身無分文,人生地不熟。
一個傍晚,他到了貴州黎平,在一個木棚屋前,他實在無力再行。屋內的老兩口接納了他,讓他進屋住宿,并拿出了蒸好的紅薯給他充饑。“2013年,我去找過老人,費勁周折也沒能如愿。我真的好想感謝兩位老人。當時的我感到那樣溫暖,并永生難忘”。
曾漢云講起往事,飽含深情。
回憶起當初的情形,曾漢云眼眶泛紅:第二天,準備繼續(xù)自己“流浪”之旅的他,看見老人房頂漏水,便爬上去修葺,想要報答恩情。老人卻將他留下來了,兩天時間,已有泥水功底的曾漢云居然將老人房頂修好。老人給了他2元錢,讓他坐車去桂林。
于是,他的“流浪”生涯結束了。
到桂林已是清晨,不知道父親在哪兒的他,曾聽說父親一個徒弟做工的工地,便邊問邊找。這次,他不再失望,他走了十余公里找到了那位老鄉(xiāng),隨后便見到了自己的父親。
“雖然歷經(jīng)磨難,但從未想過要返回去,我想做出一番事業(yè)。”回憶那段經(jīng)歷,曾漢云包含深情,“是動力,也讓我懂得了感恩,懂得了出外靠朋友的道理。讓我感受到踏踏實實做事情的重要性。”
剛到桂林,是跟父親學泥水工,嚴格的父親將他帶到偏僻的山區(qū),讓他扎扎實實學了三個月。
很快,聰穎的曾漢云就上手了,19歲開始已經(jīng)可以熟練地修砌房子了。工地上的工友都不相信這名年青的泥水“師傅”,但當手下的活兒質量和數(shù)量都勝于他人時,大家才嘆服。
又過了一年,曾漢云來到桂林的荔浦,20歲的他已是當?shù)芈劽慕ㄖゎ^。接下了自己獨立率隊建筑的第一單,是當時的一個“大項目”,一年半的工程建設,他賺取了8萬元,包括現(xiàn)金和工程設備。
曾漢云在大成食品公司倉庫檢查。
曾漢云的事業(yè)自此發(fā)軔。
從1995年在桂林平樂建學校,到2001年到南寧從事建筑行業(yè),再到2003年作為招商引資企業(yè)回桂林平樂投資,2006年整合資源成立云天房地產(chǎn)公司,曾漢云在桂林的發(fā)展大潮中,將一個個項目綻放在熱土之上,平樂的標志性建筑“桂江一號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2013年,已敏銳感知到房地產(chǎn)市場趨勢的曾漢云,決定轉型。收購在桂林享有盛名的大成食品公司,進軍飲用水行業(yè)。在“桂林水”、“桂林泉”等品牌的支撐下,很快將企業(yè)做成了桂林飲用水行業(yè)的龍頭之一。
桂林的水,自然是品牌,“要將這一品牌做大做強。”努力,努力,努力,從來就沒有想過要享受。對自己近乎苛刻的曾漢云對于公益事業(yè)卻從不吝嗇,不管是在家鄉(xiāng)邵東修建了一條高標準的、1.7公里的水泥村道,還是從2010年開始每年領頭捐助留守兒童……
“家鄉(xiāng)邵陽變化越來越大,領導越來越重視發(fā)展。家鄉(xiāng)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好,條件成熟的話,計劃在水東江投資旅游,打造原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”,曾漢云充滿豪情:“家鄉(xiāng)要多發(fā)展旅游行業(yè),打造品牌,讓全國、全世界的人到邵陽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