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10日,黃大發(fā)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(qū)平正仡佬族鄉(xiāng)團結(jié)村草王壩村的原支書。25歲時,他為了全村人喝上水與大山較勁,用36年的時間只干了一件事:修水渠。寧堅/視覺中國
2017年6月10日,貴州遵義,絕壁鑿渠,老支書沖鋒在最艱險處,堅守在最困難時,亮起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品牌。半個世紀過去了,當年渠水叩擊絕壁的回響依然鏗鏘?;赝切┝钊诵某迸炫鹊男耷适?,找尋“年份英雄”那些光芒閃耀的信仰足跡,就是為了在新的歷史階段,探尋和汲取不竭的動力源泉。寧堅/視覺中國
2017年6月10日,貴州遵義,修渠期間,黃大發(fā)的大兒子雙手嚴重燙傷落下殘疾,此后,二女兒和大孫子相繼患病走了。埋葬完親人,這位鐵骨錚錚的漢子抹掉悲痛的淚水,帶著工具又上了山。寧堅/視覺中國
2017年6月10日,貴州遵義。1995年端午節(jié),當汩汩清水從溝渠一瀉而下時,草王壩全村老少向自家的旱地飛奔而去,欣喜地看著祖祖輩輩刨食的旱地變成稻田。從此,草王壩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、滴水貴如油的歷史,老支書的心里悲喜交集。他說,看著這條水渠,就好像看見了自己的孩子。寧堅/視覺中國
2017年6月10日,貴州遵義。1963年,名為“紅旗水利”的工程在團結(jié)村村民的吆喝聲中動工。沒有修渠技術(shù),他們豎起竹竿用眼睛瞄;溝壁糊上黃泥巴代替水泥,洪水一來,溝渠被沖得七零八落,修修補補十幾年,水還是進不了草王壩村。1990年,一場的大旱促使他帶著村民開始了第二次修渠。說起往事,老支書仍然歷歷在目。寧堅/視覺中國
2017年6月10日,貴州遵義,黃大發(fā)在給水渠清於。草王壩村過去靠天喝水,全村種的是包谷洋芋,吃不上白米飯,水成了草王壩人生生世世的夢想。半個世紀前,黃大發(fā)把引水進村的夢想飛向了壁立千仞的擦耳巖。寧堅/視覺中國
2017年6月10日,貴州遵義,“溝是我修的,我放心不下,隨時都牽掛著?!睍r光逝去,但初心不變、本色不改,退職后黃大發(fā)仍然經(jīng)常帶領(lǐng)村民修溝補渠以及“坡改梯”工作。這是他在巡渠時與在田里勞作的村民打招呼。寧堅/視覺中國
黃河內(nèi)蒙古段開河形勢平穩(wěn)
春雨春色春意濃
重慶酉陽:防疫生產(chǎn)兩不誤
新疆三坪農(nóng)場的草莓熟了
河北邯鄲:大棚桃花盛開
Copyright@2012-2022 邵陽新聞網(wǎng) All Right Reserved
中共邵陽市委、邵陽市人民政府新聞官方網(wǎng)站,中共邵陽市委宣傳部主管主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