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陽新聞網訊(林雨 楊洋)一個用舊了的藍色環(huán)保袋,一個綠色的大個飲料瓶,一只半米多長的水筆,這就是蔣老每天去市區(qū)城南公園攜帶的基本裝備。不出意外的話,只要沒下雨,上午9時左右,準能看到城南公園門口的人行道上,以水當墨、以地作紙,埋頭書寫的蔣老。
退休后,一心撲在書法上
蔣老原名蔣長征,年已經74歲高齡了,可看上去身子骨卻十分硬朗,氣色紅潤。蔣老先生一直覺得自己寫得字不好看,但苦于上班時太忙,沒有時間練字,等到退休后,他下定決心要練出一手好字。與其他人不同,大部分人練習書法是,都是從楷書入門,再練行書,最后練習草書,蔣長征卻選擇從難度最大的草書入手。“因為草書最難,草書你都能寫好了,你還怕寫不了楷書、行書?”蔣長征說道。由于草書有一套行書標準,為了記住那些標準的草書符號,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年的時間。“我吃飯的時候會在腦海中回放這些草書符號,看電視的時候,就拿手指在掌心比劃,年紀大了,記性不好,只有反復地記憶,好在現在已經差不多都記牢了,基本上只要我認識的漢字,我都能用草書將它寫出來。”蔣老先生有些得意的說道。
由于練習量大,為了節(jié)約練字的成本,蔣老先生平時練字的時候很少用宣紙,都是拿些廢棄的舊報紙雜志來練習,有時候還會將墨汁兌點水稀釋,這樣可以省出一大筆練字的資金。
無意間,與水筆字結緣
蔣長征于2005年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水筆字,到現在已有5、6年的時間了。當時在城南公園在這里看到別人在寫水筆字,寫得很好,覺得蠻有意思,便萌發(fā)了寫水筆字的想法。但苦于當時沒有水筆,蔣長征只好跟著他們在旁邊邊學邊用手指比劃。七八年前,在沿江橋散步的蔣老,無意中遇到一位寫水筆字的朋友,不僅手上拿著一只水筆,而且他身旁的樹上也掛著一直水筆,并標注“此筆出售”的字樣。蔣長征立馬上前詢問水筆的價錢,后來,他花了25塊錢買了那位朋友手中的那支舊水筆,因為樹上掛的那支水筆個頭有些太大了,他怕自己寫不來。而那支筆一直陪伴到他現在,雖然筆桿上早已纏滿膠帶,海綿筆頭也早已更換了五六個,但這只水筆儼然成了蔣老先生忠實的“小伙伴”,每天都形影不離。
現在蔣老先生,幾乎每天都會準時來到城南公園的前的人行道上,在地板磚的格子里寫水筆字,常常以草書為主,偶爾也會有路人佇足觀看,每當得到路人的稱贊時,蔣老先生還會謙虛地回答“哪里,哪里”,實則心里早已樂開了花兒。
想未來,為子孫書寫三本字帖
年輕的時候,蔣老先生曾輾轉在上海、廣州、蘭州等地當過兵,軍人硬派的作風對他的生活習慣影響很大。要活到老學到老,這種干勁兒值得年輕人學習。蔣老先生告訴記者,“只要我認定了的事,我就一定要做到,我是一個很務實的人。”蔣老先生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寫得一筆好字,于是他現在開始著手為他們親手書寫楷書、行書、草書字帖各一本,方便子孫后代可以臨摹他親手寫的字帖來練字。他預計會在一兩年內完成這三本字帖的計劃。
【來源:邵陽晚報】
【作者:林雨 楊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