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千年來,中華民族一直在躬行著“責任”與“擔當”,直到今天從未失去。先人們用實際行動將“責任”和“擔當”內涵詮釋得淋漓、肅然。像身處亂世的孟子把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表述為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的釋然;身居陋室的杜甫發(fā)出了“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”的濟世情懷;范仲淹心筑起了心系天下的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曠達胸襟;顧炎武將這份擔當演化為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慨嘆。今天,我們所處的新時代,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呼喚擔當精神的時代。是“擔當盡責”還是“敷衍塞責”,不僅關系著這代人的歷史作為,更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。
當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,好像不存在擔當。其實,擔當就是責任,擔當沒有偉大和平凡之分,也沒有高貴和低賤之分,擔當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。當你看到悻悻學子在寒窗苦讀時,這是學子們對父母辛苦養(yǎng)育之恩的責任;當你看到每天忙忙碌碌的人們時,這是父母對家庭的責任;當你看到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工作在一線的黨員干部時,這是一名黨員對人民的責任;當你看到那些不顧優(yōu)厚待遇,毅然回國的科學人才時,這一名科學人對民族的責任。不管你是對上一輩的責任,對兒女的責任,對家庭的責任,對單位對事業(yè)的責任,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。也不管你是一名農(nóng)民,一名清潔工,一名公務員、一名科學家,只要是勇
于擔當?shù)娜耍词贡拔?,對于愛我們也讓我們所愛的人而言,可謂大矣!因為他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,他們承擔起了屬于自己的義務。這樣的人盡管平凡,渺小,但值得欽佩。
當今社會,誘惑無處不在,潛規(guī)則盛行。只有不隨波逐流,不人云亦云,始終保持操守,始終堅守初終的人,才能方得始終。一個人走上歧途,迷失方向,很大程度上緣于自律不夠,心中沒有責任,缺乏擔當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(yè),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。那些只想當官不想干事,只想攬權不想擔責,只想私利不想人民的黨員干部,終究會被人民所唾棄,被歷史所拋棄。
擔當是黨性修養(yǎng)的直接體現(xiàn),擔當是境見內涵的外在表達。有擔當則自成高格,無擔當則流于低俗,一心實干,不斷提升擔當,必須走出自我,超越自我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一心為民,方能理性對待個人榮辱、進退、取舍。在進取中成就和完善自己,在為民的道路上,專注為民謀幸福、為民族謀復興。讓普通走向偉大,讓平凡成就卓越。